疫情下居家使用调味品不可或缺 调味品生产和市场前景可期

中国食品报   2022-06-20 15:06:01

疫情下,调味品具有重要和不可或缺,居家使用调味品的现状可以给调味品的生产发展和行业管理提供一些启示。

第一,调味品的功能及应用有非常广阔的用武之地。餐饮业和居家使用调味品具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和特点,这是生产厂家生产传统调味品和开发新型复合调味品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

第二,疫情下,由于受人口流动减少和聚餐次数减少的影响,调味品销量有所下滑,但个化需求增加。其中,蕴藏着后疫情时期反弹的可能

第三,调味品上市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在一定程度上是行业的风向标。对于不同的生产企业可能会采取不同的生产销售战略。以酱油生产为主的上市企业应着眼于长远发展战略,不要只在乎短时间内的增长指标,而是要把保证质量和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以食醋生产为主的上市企业应把主要战略放在开发其他调味品功能上,以便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才有长期发展的可能。因为,居家使用调味品方面,食醋的使用量和使用机会相对要少。

第四,调味品的行业管理仍很重要。疫情下,调味品生产企业和会员企业的交流活动有所减少,有些经验和教训只能通过网络和书面进行交流和借鉴,但其重要仍然存在。如中国调味品协会期频繁开展的制定团体标准活动就是指导生产、引导消费的重要行业管理工作。有关生产厂家对于新开发的调味品即可通过制定团体标准促进新产品的质量稳定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根据上市公司2021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披露的情况看,大多数调味品上市公司业绩下滑较多,尤其是利润降幅较大。只有个别企业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正增长,但增幅不大。

海天味业2021年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实属不易。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显现出较强的发展后劲,也为全年的正增长奠定了一定基础。今年一季度虽然营收微增,而利润同比下降6.36%。但一季度实现利润18.3亿元,同比下降一个多亿的利润绝对值,并不表明其生产经营存在多大问题,发展态势基本稳定。

中炬高新2021年和今年一季度营收和利润下降较多,除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所致,调味品主业发展思路尚待进一步厘清。虽提出“双百”发展目标,但未见得力措施出台,包括专业经营人才配备等。目前中炬高新年愈50亿元的营收和200亿元左右的市值,与行业第一差距甚远,但仍然稳居国内酱油行业第二名置。虽然基本条件得天独厚,但若想抓住机遇实施赶超战略则需要大智慧和强有力的措施。

千禾味业现居以酱油为主导产品的上市企业第三名,地处西南一隅,虽然是有生产工艺一流和技术人员一流的优势,但仍需要在市场扩容的基础上对目前的品牌美誉度进行战略提升。

以食醋生产为主导产品的恒顺醋业2021年和今年一季度营收和利润下滑较多,除疫情因素影响外,是由产品特点和行业特导致的。如何弥补行业劣势导致的市场不振,只有在延伸通路和同类产品的基础上扩大经营规模,方可实现持续发展。为此,现居中国食醋行业第二、准备上市的山西紫林醋业尤其应该做好这方面的战略研究和布局。

涪陵榨菜与其他调味品比有特殊,2021年和今年第一季度虽然营收小幅下降,但利润正增长,因此受到市场广泛认可。

天味食品、安记食品、加加食品、佳隆股份、仲景食品、日辰股份等属于调味品行业上市企业中的特色产品企业。如天味食品生产的火锅调味料、安记食品生产的厨房高汤等属于年来市场增长较快的复合调味料。虽然前景广阔,也受到疫情下餐饮业大幅下滑、家庭消费下降的大环境影响,使毛利率出现了下降,进而导致利润下滑较多。这是调味品上市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需要企业家们清醒面对、冷静分析、审时度势,结合自身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解决办法。

展望未来,以下情况需要引起行业和企业高度重视。

第一,调味品上市企业大多数为龙头企业,品牌效应显著,但仍有李锦记、太太乐、珠江桥、东古、欣和、首农味业、天津利民、味好美、永益食品和紫林醋业、东湖、水塔、保宁、天立独流等未上市的品牌企业在调味品市场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有条件的调味品上市企业可与之强强联合或优势互补,实现战略重组。

第二,2021年以来,调味品企业所用原辅料价格上涨较多,使调味品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升。而梅花生物、星湖科技、阜丰集团和雪天盐业等以生产调味品企业所需原、辅料为主业的上市企业营收和效益大幅提高,股价攀升。这成为目前调味品上市企业的一大特点,需引起生产调味品终端产品的企业关注和重视。

第三,2021年以来,由于疫情的反复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加剧,中国上证指数期已是屡创新低。“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可见,目前调味品上市企业的市值调整实属必然,而股价的下跌既有企业自身的因素,也有行业特点的影响,更脱离不了大环境的扰动。企业能做的只有冷静应对,做好自己。

展望未来,行业和企业应谨慎而不失乐观:最坏的时候即将过去,调味品生产和市场前景可期。

(中国调味品协会执行会长、上市公司专委会首席研究员 卫祥云)